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务公开 > 网络管理

开学季送期防诈小课堂,护您荷包不遭殃

发布时间:2021-03-10 18:18  来源: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网络诈骗治理中心


春暖花开,开学在即,针对学生和家长的电信网络诈骗招数却层出不穷,本期热点新闻为大家开设“防诈小课堂”,深入剖析涉及在校师生、学生家长的五大典型诈骗手法,给出防骗举措;同时为大家梳理了近期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热点资讯,具体内容如下:

一、送您防诈小课堂,保您安全上学堂

第一课:开学伊始,提醒学生家长谨防微信群收费诈骗

开学在即,班级群又开始活跃,这时便有诈骗分子将头像和昵称更换成在校老师来加入班级群,仿冒老师发布收取学费、班费等费用的通知,诱使家长扫码付款或向指定帐户转账。

防骗攻略:针对家长群诈骗,作为老师要履行责任,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身份,避免诈骗分子浑水摸鱼加入到班级群;作为家长和学生要相互沟通,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、学校联系。此外,提醒您,学校一般不会在班级群内收取费用。

第二课:开学伊始,提醒在校学生谨防刷单兼职诈骗

受疫情影响,部分学校开展线上学习,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个人时间,不少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兼职的方式赚取一些零用钱。诈骗分子利用学生们急于找兼职的心理,通过微信群、QQ群、兼职网站等渠道发布“兼职刷单”的广告,以“高额收入,操作简单”为诱饵,诱使受害人缴纳一定数额的刷单保证金。

防骗攻略:所有网络兼职刷单都是诈骗,学生在假期选择兼职时要通过正规渠道,也要和家人多沟通。

第三课:开学伊始,提醒返校学生谨防机票退改签诈骗

开学季,许多外省学生纷纷返校,机票的需求量上升。诈骗分子借此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、短信等方式,以航班延误、航班取消等为由实施机票退改签诈骗。

防骗攻略:在接到类似航空公司电话、短信时要第一时间通过正规途径与航空公司进行沟通,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中附带的链接,更不要通过任何方式透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。

第四课:开学伊始,提醒在校学生谨防各类校园贷诈骗

校园贷诈骗分为注销校园贷诈骗和套路贷诈骗两种。其中,注销校园贷诈骗是诈骗分子冒充贷款公司客服,声称“受害人有贷款记录,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”,以帮助受害人注销校园贷为由,引诱受害人申请贷款并转至指定帐户。套路贷诈骗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“无门槛、零利息、免担保”的贷款广告,引诱受害人贷款,通过设置合同陷阱、开具远高于贷款金额的借条、故意让受害人逾期等方式不断骗取受害人钱财。

防骗攻略:针对校园贷诈骗,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向陌生账户转账;同时,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,保管好个人信息,如遇诈骗要留存有关凭证,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。

第五课:开学伊始,提醒学生家长谨防事故转款诈骗

开学季,诈骗分子会冒充老师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,谎称孩子刚到学校,出现了身体不适或交通事故等情况,需要住院并支付医疗费用,引诱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。

防骗攻略:接到类似电话时,家长要保持冷静,先联系学校或医院方面进行确认,不要轻易汇款。

二、新型诈骗手法再现,事关数字人民币

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货币。前段时间,多地开始试行数字货币并发放体验金,但同时却又诈骗分子借此实施诈骗。这里为大家梳理了两类数字人民币相关的诈骗手法,帮助大家严防此类诈骗。

手法一:通过“钓鱼短信”实施诈骗

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发送 “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,预约登记发放体验金”的短信,诱使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填写银行卡号、银行卡密码、卡内余额等个人信息,如果受害人卡内余额较少,网站便会提示“银行卡内需要有1万元余额才能体验数字人民币”,诱骗受害人将更多的钱财存入卡内,从而转走卡内钱财,实施诈骗。

手法二:通过“理财APP”实施诈骗

诈骗分子借数字人民币名义开展炒股、理财、推广等活动,引诱受害人在虚假的理财APP进行投资,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。

反诈提醒

1、数字人民币处于试点阶段,除数字人民币官方活动的通知外,不要下载安装其它来源的“数字人民币APP”。

2、数字人民币不会在数字人民币APP及银行APP之外要求您提供注册账号、密码、支付密码等认证信息。

3、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,与纸钞和硬币等价。无论何时何地,提到用数字人民币获利、返现或要求您参与“数字人民币交易所”交易均为诈骗。

4、警惕钓鱼信息,不要访问或回复带有钓鱼网站的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,避免感染病毒或泄漏个人信息。

【返回顶部】 【关闭窗口】 【打印本页】